Jennifer Doudna等5位科学家因CRISPR再获奖!对张锋的又一打击?
德国举办首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美因河畔热闹非凡……跨越地域、语言、民族、文化等差异,以桨会友,端午节走向世界,向人们展示了其独特魅力,也反映出当代中国人的文明追求与精神风貌。
这个划龙舟是为了干什么,他绝对会知道我们是纪念屈原的,爱国诗人的,从根子上,从灵魂上,从老到小,爱国的心、爱国的情怀,这是中国的魂和中国的根。摄影师 吴定国:这是我2000年在船头上拍的。
摄影师 吴定国:旬阳划龙舟和安康还不一样。2000年,安康撤地设市,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几乎每年端午节这里都会举办龙舟赛。相机记录龙舟记忆也记录着城市变迁现在,吴定国因为年岁上涨、腿脚不便等原因,很少特意在端午节拍龙舟赛了。今年端午节前几天,在汉江边,安康各区县和行业组成的龙舟队已经在开始训练了。安康民俗专家 罗先余:安康的龙舟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
摄影师 吴定国:要说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那就是对传统节日他不会忘记。我说我是在汉江边长大的,没问题。新华社西安6月9日电(记者郑昕)2024年中国轮滑(花样轮滑)公开赛西安站9日上午在西安市阎良区开幕,全国各地共21支代表队的200多名轮滑高手在端午假期同场竞技,向当地观众展示花样轮滑比赛的精彩激烈和优雅曼妙。
在首日结束的比赛中,西安市轮滑协会代表队的杨恩铜获得双排轮少年男子甲组单人滑冠军,广州飞扬体育有限公司花样轮滑队的刘沐清摘得双排轮少年女子甲组单人滑冠军,上海市轮滑学校的张俊达拿到双排轮青年男子单人滑冠军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题: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解读《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新华社记者高敬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他表示,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分阶段明确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同时,这位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足迹工作的安排部署,会同各部门、各地区全力打造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以试点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迹就越大。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从建立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明确碳足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重点任务更细化、措施手段更聚焦,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为保障相关工作落地见效,实施方案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落实、加强宣传解读等保障措施。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四方面22条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等。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通知》要求,优化接网流程,电网企业要主动为新能源接入电网提供服务,简化审核环节,进一步提高效率。
与传统导线相比,十分裂导线能有效抵御高海拔地区大风、覆冰等极端天气,安全系数更高,提高输电效率和稳定性。2023年全国风电利用率97.3%、光伏发电利用率98%,保持了较高水平。
从系统最优的角度统筹开发和消纳,适当放宽资源条件较好、新能源发电成本较低、系统消纳成本较高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可为新能源发展留有更多空间。《通知》要求,扎实做好新能源消纳数据统计管理。《通知》明确,强化调节资源效果评估认定,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效果、各类储能设施调节性能、负荷侧调节资源参与系统调节规模和置信度的综合评估。《通知》提出,电网企业要进一步提升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输送新能源比例,加强省间互济,全面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公平调用各类调节资源,构建智慧化调度系统。根据《通知》,要重点推动一批配套电网项目建设。《通知》强调,加快项目建设,各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电网企业建立已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清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前期、核准和建设工作。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衣立东介绍。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当前电力系统存量调节能力已经基本挖潜,需要新增建设大量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经济代价较大,不利于新能源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探索分布式新能源通过聚合代理等方式有序公平参与市场交易。
打破省间壁垒,不得限制跨省新能源交易。加强对新能源跨省消纳措施的监管,督促有关单位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为96%、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8%,提前完成2020年全国风电利用率力争达到95%左右、光伏发电利用率高于95%的目标。为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确保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持合理利用水平,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多项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的举措。今年,川渝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张家口坝上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30余个新能源配套电网重点项目预计将投产,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工程、茂湛500千伏网架完善工程等30余个新能源配套电网重点项目开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部分地区在研究新能源发展规划时重点考虑资源条件,并未充分考虑并网送出和消纳,新能源规划规模与电网输变电能力、电力负荷消纳能力等未协同匹配。
6月3日,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折多山上,川渝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成功展放国内首例十分裂输电导线。川渝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正加快建设,可将西南地区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工程投产后每年能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
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放宽,原则上不低于90%,并根据消纳形势开展年度动态评估。为拓展新能源消纳范围,需要灵活调整调度运行方式,提升省间互济和资源共享能力。
对此,《通知》在要求加快配套电网规划建设的同时,强调有序安排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强新能源与配套电网建设的协同力度。《通知》提出,科学确定各地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充分考虑新能源发展、系统承载力、系统经济性、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确定利用率目标。
今年30余个新能源配套电网重点项目开工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跨省区输电通道、坚强主干网架及配电网建设,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扩大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电网送出往往与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难以匹配。虽然全国新能源利用率自2019年以来持续保持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但部分地区、部分时段消纳压力已有所显现。《通知》强调,充分发挥电力市场机制作用,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
同时,设置90%的利用率目标下限,可防止新能源利用率短期内大幅下降。当前,部分新能源和电网项目规划建设时序协调不足、衔接不到位。
国家能源局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月度消纳监测、半年分析会商和年度消纳评估。其中,对500千伏及以上配套电网项目,每年组织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内项目调整,并为国家布局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开辟纳规绿色通道,加快推动一批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纳规。
统一新能源利用率统计口径,加强新能源消纳数据校核,强化信息披露和统计监管。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将新能源消纳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监管内容。